藝術創作的過程是緩慢的,而孩子們卻往往樂在其中,因為他們喜歡肆意揮灑畫布或是讓手指沾滿粘土。可能你會問:這樣的學習有意義么?它到底算是藝術創作嗎?如果最后沒有成品,一切又是為了什么呢?也許對于很多家長和老師來說,只有看到成品才能算有“結果”的學習。
是的,學有所“成”的確讓人感到欣慰,但在獲得“成績”的同時我們是否還記得讓孩子學習藝術的初衷?我們對于“作品”的追求是否太過急于求成?但如果拋開這些,我們又該如何正確地培養孩子的藝術修養呢?
?
接受無果的嘗試
舉個例子,滴落在畫布上的顏料會教會孩子容忍和堅持。他們不會將此視為一種失敗,而會不斷學習,甚至會因為欣賞其形態而再次讓顏料滴落。但如果老師作出了消極的反應,那么孩子也會認為創作有好壞之分,然后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自己的創作,從此再也不敢展露自己的創意。因此我們的建議是,無論美丑,欣然接受孩子的藝術作品。他們渴望探索,我們就給他們提供這樣的機會。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尊重孩子們好奇的特質,為他們創造積極的學習體驗。給予他們沒有壓力的的學習環境,任其自由發揮。不再一味地追求結果,不讓他們受到制約。
不設限
一旦孩子們找到了興趣點,他們便會自主在這點上進行持續的學習。而我們又何曾能預知他們能學習到什么呢?因此我們只需為他們提供一個豐富的學習環境供他們探索,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去研究。引入開放式的探索環境,讓孩子們自由地使用學習用具,因為兒童沒有思維定式,他們更擅于嘗試。而我們要做的,僅僅是順應孩子的天性罷了。
?
只有讓孩子從層層的枷鎖解放出來時,他們才能自由地探索世界。而對于孩子來說,探索就是學習。另外,創作也不等同于繪畫,況且誰能定奪那些畫的好壞呢?所以,讓孩子們去擁抱無限的可能吧。
?
創意的花朵只有在自由的環境里才能盡情綻放。它無法催熟,也無需如此。比起孩子在創作過程中所獲得的創造力和精神財富,可能成果就已經不再那么重要了。
?
最后,觀化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話:創造力是挑戰,質疑和探索的能力。它是不斷冒險和嘗試,更是保持開明思想和發掘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