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畫書閱讀是促進兒童閱讀能力和文字意識發展的一種有效途徑。
〔1〕重復閱讀作為一種旨在改善兒童閱讀理解和閱讀流暢性的閱讀方法,受到了國內外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已有許多研究者驗證了這一閱讀方法的有效性。
〔2〕本研究通過對國內外兒童圖畫書重復閱讀的研究文獻進行梳理,提出了相關建議和研究展望。

?
重復閱讀?
?
早在1979年,塞繆爾斯(Samuels)等人就提出了重復閱讀(repeated reading)這一概念。它是指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材料,以提高理解力并達到一定的流暢性水平。〔3〕這一閱讀方法的提出旨在改善閱讀困難兒童以及正常兒童對困難文本的閱讀理解和閱讀流暢性。
兒童的圖畫書重復閱讀則是指,兒童對自己喜愛的圖畫書進行反復閱讀,或者要求成人反復讀給他們聽的行為。

?
重復閱讀的心理機制?
?
重復閱讀的提出是基于拉伯格(Laberge)和塞繆爾斯的信息自動化加工理論。〔6〕他們將閱讀信息的加工過程分為兩個階段:
?
一是低層次理解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主要進行的是詞匯識別、詞匯拼寫以及對語音等信息的編碼,并逐步實現對字詞識別以及語音信息解碼的自動化。
?
二是高層次理解階段。它是建立在低層次理解階段已經充分實現自動化的基礎之上的。在這一階段,兒童的注意從低層次的解碼加工轉移到對語句、篇章以及段落的理解等高層次的解碼加工上。
?
塞繆爾斯認為,重復閱讀能夠為兒童提供充分的練習機會。〔7〕據此,兒童圖畫書的重復閱讀能夠為兒童提供練習閱讀圖畫和文字的機會,增加兒童圖文匹配的可能性,并加深兒童對故事內容的理解。〔8,9〕
?
圖畫書整合了圖畫和文字,圖畫和文字均承載著豐富的閱讀信息,圖畫書的這個特點符合兒童形象性思維的發展規律。〔10〕
?
為揭示兒童在閱讀圖畫書時的注視特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將眼動技術應用于兒童的閱讀研究。眼動分析法的應用增強了兒童閱讀研究的外部效度,〔11〕同時也為研究者提供了深入探討兒童閱讀內部認知加工過程的機會。
?
已有研究表明,兒童在圖畫書閱讀過程中主要關注圖畫,較少關注文字,〔12〕兒童對圖畫的注視呈現出主角優先、鮮艷顏色優先、新異刺激優先等原則。〔13〕有研究者針對兒童圖畫書重復閱讀的圖文注視情況進行了研究,發現兒童在圖畫書重復閱讀過程中的眼動模式呈現以下特點。

?
隨著重復閱讀次數的增加,兒童仍然主要關注圖畫,但對圖畫中主角元素和細節的關注顯著降低。
?
在圖畫書重復閱讀過程中,雖然兒童對圖畫的關注會有所下降,但是圖畫仍然是兒童閱讀過程中的主要關注元素。〔14〕維哈倫(Verhallen)等人考察了重復進行4次分享閱讀時,5歲兒童對文本中強調的圖畫元素的關注情況,發現兒童會優先注意主角元素,并且隨著重復閱讀次數的增加,兒童能夠更快地注視到文本所提到的重點圖畫元素。〔15〕
?
韓映虹等人(2016)研究了重復閱讀5次圖畫書對4~5歲兒童文字和圖畫元素關注程度的影響,結果發現,與第一次閱讀相比,重復5次后,兒童對圖畫元素的總注視時間和總注視次數明顯減少,且對圖畫中的主角、細節等故事元素的關注也顯著降低。這表明,隨著圖畫書重復閱讀次數的增加,兒童對其中的故事越來越熟悉,對圖畫中信息的搜索與關注會逐漸降低。

?
隨著重復閱讀次數的增加,兒童對文字的關注增加,對低頻詞的關注也逐漸增加。
?
隨著兒童在圖畫書重復閱讀中對圖畫關注程度的降低,兒童得以分配更多認知資源去搜索新的能夠支撐他們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的閱讀信息,如文字。研究表明,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加,兒童對圖畫書中的文字關注逐漸增加。〔16〕這一結果與信息自動化加工理論中文字解碼的自動化過程相符。〔17〕
?
此外,在重復閱讀中,兒童能夠更快關注到文本所提到的元素。〔18〕概而言之,重復閱讀為兒童提供了反復練習的機會,讓兒童能夠借助重復閱讀逐步實現圖文匹配,學習和解碼文字含義。
?
重復閱讀能夠促進兒童對低頻詞的關注,以及低文字水平兒童對高頻詞的關注。〔19〕伊文斯(Evans)等人研究了4歲幼兒在7次重復閱讀圖畫書之后的眼動數據與文字習得的關系,同時設置了高頻詞與低頻詞作為目標詞,結果發現,在7次閱讀之后,兒童主要注視的仍然是圖畫,但是與第一次閱讀相比,在第七次閱讀時,兒童對文字區的關注有了顯著的增加,兒童對低頻詞的關注也隨著閱讀次數的增加而增加。〔20〕
?
重復閱讀為兒童提供了反復接觸圖畫書中文字的機會,兒童在重復閱讀中不斷接觸并儲存文字信息,并逐漸掌握一些文字的組織方式和規則。〔21〕
?
有研究指出,圖畫書重復閱讀能夠促進兒童接受性詞匯和表達性詞匯的發展。〔22〕圖畫書重復閱讀也能夠幫助兒童擴大詞匯量并學習相關詞匯知識。
?
達胡斯(Damhuis)等人研究了圖畫書重復閱讀對兒童詞匯廣度和深度的影響,結果表明,通過重復閱讀,兒童在詞匯深度和廣度上都有了較大的進步。〔23〕
?
對于閱讀障礙、學習障礙等特殊兒童的詞匯學習, 圖畫書重復閱讀也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有研究者研究了圖畫書重復閱讀對具有特定性語言障礙的3歲兒童詞匯學習的影響,結果表明,圖畫書重復閱讀能夠有效促進具有特定性語言障礙兒童的詞匯學習。〔24〕
?
博比森(Bobzien)等人研究了圖畫書重復閱讀對聽障兒童詞匯學習的影響,發現重復閱讀以及顯性的教學指導能夠有效促進聽障兒童的詞匯學習。〔25〕
?
兒童早期閱讀能力的發展與他們未來的學業成就密切相關。〔26〕重復閱讀能夠有效改善兒童的閱讀能力,但這并不意味著重復閱讀的這種促進效果能夠隨著重復次數的增加而不斷增強。
?
有研究者研究了兒童在6次重復閱讀一篇文章之后對目標詞的關注情況。他們分別記錄了兒童在第三、四、五、六次重復閱讀時的眼動指標,結果發現,兒童在第五次和第六次重復閱讀時的眼動指標已經不存在顯著差異了,且兒童在第五次重復閱讀時已經取得了較好的閱讀效果。〔27〕
?
目前,學界尚未對圖畫書重復閱讀的最佳次數達成共識。根據已有研究來看,在進行3~5次重復閱讀之后,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流暢性水平以及文字學習水平都得到了適宜的發展,其眼動指標變化也在3~5次重復閱讀之后逐漸趨于平緩。

?
建議?
?
1.鼓勵學前兒童進行重復閱讀
?
重復閱讀是兒童閱讀水平發展的重要預測因素。兒童在重復閱讀時表現出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流暢性水平,能夠很好地預測他們未來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流暢性水平。〔28〕
?
雖然兒童在圖畫書重復閱讀時仍主要關注圖畫,但重復閱讀有助于促進理解并減少兒童用于故事理解的注意資源,以使兒童能夠將更多的注意分配到文字上,促進他們的文字意識發展和文字學習,從而拓寬兒童的詞匯量,加深他們對詞匯的理解。因此,家長和教師應鼓勵兒童進行重復閱讀。
?
2.在重復閱讀中適時給予兒童一定的指導與支持,并保證3~5次的重復閱讀次數
?
兒童在圖畫書的重復閱讀過程中,逐漸熟悉故事內容,并對圖畫和文字細節信息表現出進一步的興趣。有研究指出,在重復閱讀中為兒童提供語音、文本練習以及及時反饋,能夠有效改善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流暢性水平。〔29〕
?
反饋可以是家長或教師在與兒童進行重復閱讀的過程中,對兒童提問的積極反饋;也可以是家長或教師在兒童重復閱讀過程中給予兒童的積極評論或提問。
?
此外,在重復閱讀過程中,教師或家長應積極幫助兒童關注和發掘圖文之間的聯系,以提高兒童的圖文匹配能力。
?
如前所述,3~5次重復閱讀可明顯提高兒童圖畫書的閱讀效果。〔30〕所以,家長或教師在和兒童一起進行圖畫書重復閱讀時,應保證3~5次的重復閱讀次數。但在實際閱讀過程中,還應關注兒童的興趣。兒童的興趣可能會受圖畫書的難度、類型、故事內容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重復閱讀的次數上,家長和教師應在尊重兒童興趣的前提下,靈活選擇適當的重復閱讀次數,以更好地促進兒童閱讀水平的提高。
?
研究展望
?
1.加強漢語兒童圖畫書重復閱讀的研究
?
目前,重復閱讀的大部分研究文獻都是西方學者對拼音文字圖畫書的研究。漢語作為表意文字,與拼音文字有著很大的區別。西方學者的研究成果能否直接應用于漢語圖畫書的閱讀,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由于中國家長比較重視識字教育,很多兒童很早就認識一定數量的漢字。這對兒童的圖畫書重復閱讀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目前,關于漢語兒童圖畫書的重復閱讀研究還比較少,因此加強這一領域的研究應成為今后的一個研究方向。
?
2.利用眼動技術探究兒童圖畫書的重復閱讀
?
閱讀是一項復雜的認知活動,它包含了視覺分析、字形加工、語音加工和語義通達四個部分。〔31〕眼動分析法可以提供人在進行心理活動過程中的即時認知加工數據,并可對人的心理活動進行精細分析,〔32〕這增加了研究的外部效度。隨著眼動技術的發展,部分眼動設備已實現了在使用時不需要被試佩戴任何裝置(如Tobii眼動儀),這為低齡兒童閱讀的內部認知加工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
3.關注特殊兒童的圖畫書重復閱讀
?
最初提出重復閱讀這一閱讀方式是為了改善閱讀障礙或閱讀困難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流暢性水平。〔33〕對于特殊兒童而言,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因素(如聽力障礙、語言障礙、自閉癥等),造成他們的閱讀發展較正常兒童緩慢。
?
雖然有研究表明圖畫書重復閱讀能夠促進部分特殊兒童的詞匯學習,〔34〕但是相關文獻也只集中在部分特殊兒童(如聽力障礙),且樣本量較小。因此,圖畫書重復閱讀在特殊兒童群體中的普適性,以及特殊兒童群體的圖畫書重復閱讀是否存在一定的規律和特點等問題,仍值得進一步探討。
?